聂耳1932年5月18日的日记写了一件产生在明月社宿舍的抵触:“严华骂小白一句孙子,她大发怨言,他气得起来便打。先用漱口杯向她一掷,没有中,后来重打了一拳、一掌,她大哭起来,一面拌嘴。”(《聂耳日记》,北京联合出书公司,2021年3月版,250页)小白即白虹,在《聂耳日记》里还有许多化名,如“丽珠”“白”“不黑”“P”,把握这些暗码,不难发现日记的作者与白虹存在搭档之外的爱情。也难怪,面临白虹被打,聂耳心情失控:“生长到这么大,算是榜首次看见这样可痛心的事。一个二十几岁的大男人痛打一个小女子。我为这事要流泪,要发狂!太使人过不去了!”(250页)
《聂耳日记》
打女性,这在严华的身上并非孤例,最闻名的受害者当属妻子周璇。严华家暴是民国文娱圈的一桩公案,重创形象。为此,他成了年代曲历史上仅有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拳击周璇、白虹两大天后一同又为她们写歌的怪杰。严华的特别魅力远不止此。他形象好,论颜值,年代曲的男明星只要陈歌辛可以比美,可是陈歌辛不演戏,严华是歌舞演员出道,拍过电影,还跟着黎锦晖开宣布写歌的技能,他乃至灌录了许多唱片,是旧上海寥寥无几的唱作人(Singer-Songwriter)。
严华是有多重人格的,他想当好老公,逐步淡出文娱圈,专注运营唱针厂。严周离婚后,两边的友人、老画师丁悚写了不少回想文章,有一段内容折射出严华对周璇的关爱:“她那时见了社里所备的钢琴,当然非常喜爱,私底下不时去弹弹弄弄,一次恰给王人美的哥哥人艺看见(人艺脾气很古僻,拿手手提琴),突然一脚蹴去,直把她跌得很远的一扇门上弹住,其时严华也在当操练生,真实有些看不曩昔,简直和人艺吵起来,她是含了包眼泪,不声不响地走开了。”(《东方日报》,1945年4月1日3版)和聂耳相同,面临暴行,严华早年也是无力的保护者。
1992年12月,姚莉在马来西亚见了一些老歌迷,谈判录音在她逝世后揭穿,谈及严周的婚姻,她说:“周璇她对严华并不是真实的爱,夫妻爱情不太好的,外表看起来什么,私底下,她没有什么爱,没有爱,由于她嫁给他不是为了爱——回报。”(《留念姚莉-私家访谈录音片段2》,4:29-4:47)
这段点评其实并不惊人,真实意外的是严折西的晚年背刺:“在联华公司里,我与王人美、姚敏、严华合不来,首要是主意、风格不同。我不爱出风头,也不找女明星捣乱;严、姚他们这方面的作为,真实令我看不惯。在那个年代,做个电影演员很不简单,气愤烦恼也是难免的事,严华他们自己在外边受了气回来就找人灰心,打骂那些公司里的无辜女孩子。这样的风格不能改一改,我真实是不能再与之同处。”(《上海市文史研讨馆馆员传略(四)》,1993年10月版,190-191页)上述文字宣布之前,严华已过世。
进入本世纪,严华的形象越来越含糊,只留下一个八卦的背影:他是周璇的首任老公。
严华签名照,原载1934年《音苑》杂志
1
他自称南京人,从小生长在北平。1931年,他随明月社落沪,严华这个艺名如同上海,完好见证了他的发迹、成名、闭幕。1992年1月11日,严华于上海病逝,享年八十岁,他的终身,近四分之三是在这座城市度过的。
严华扬名后,老友龚宪达为他写《演员志》,将他描写成文艺的早熟生:“民国十四年夏日,他考入北平尚志校园,在校攻读四年……校园里,同学安排音乐社,他是社员,安排话剧团,他是团员,他并且仍是篮球队的队员。那时,关于音乐和话剧,便特别感到爱好,几回公演,都赢得群众好评。”(《实报半月刊》,1937年第2卷第11期,23页)应该是在1929年头夏,他踏上社会。那时,明月社的前身中华歌舞团已闭幕,前团长黎锦晖与家人停留南洋,靠创造年代曲为生。“写成的歌曲,一批一批地寄往上海,由各书局许多出售,公然流行,一版再版。”(《文明史料》第四辑,文史资料出书社,1983年1月版,218页)参阅自传《我与明月社》,黎锦晖于1929年10月回国。“一到上海,便准备另起炉灶康复歌舞团。”(218页)
严华赶上了好年代。重生的明月社需求输血,在研讨招生操练问题时,黎锦晖“建议把这一作业移到北平去,由于那样可以缩短操练国语时刻,日子方面也可节省些,就这样做了抉择”。(220页)1930年头,明月社北上巡演,一同扩大部队。“五月上旬正式在北平真光大戏院公演三天,售座很好。接着又在西区哈尔飞大戏院续演三天。五月十六至十八日应‘安琪儿画报社’之邀,到天津皇宫大戏院扮演。当地春和戏院司理高士圻看了剧又约续演。春和女领票员严斐、京剧旦角严华,坚决要求参加歌舞团。在校园扮演也有相似状况,但从来没有接纳。”(223-224页)
形象好的严华赶上了现代歌舞的好年代,原载1932年《女朋友》杂志
严斐即严华胞妹,两个北平人其时在天津讨日子。严华是由哥哥的介绍,在天津一家储蓄会里干事。兄妹俩看准上海来的这个歌舞团大有可为,辞去职务跟随。1931年头,明月社新招的北籍成员分批抵沪,“赶忙分组操练……旧团员分配了灌片使命,各有精雕细镂之志;新团员也尽力追逐,方案争夺在公演时担任要角。”(228页)灌片即灌录唱片,也叫灌音,其时没有编排技能,考究趁热打铁,对演唱者、乐工的要求极高。“从舞台走进录音室,会集一次灌片百张”,促进黎锦晖和团员注重操练,“每歌从头练起。上下午各三小时,操练演唱伴奏,晚上两小时,朗诵报纸,迟早还须练口型发音。重生一同参加,历时一个多月。”(228-229页)严华在自传《九年来的回想》中写道:“初到上海,我像块木头似的,什么都不明白……团里有好几架钢琴,悉数乐器都很齐备。我在闲暇的时分,除了看书写字以外,就是尽心研讨乐理,有时也喜爱弹弹钢琴。”(《万象》,1941年第1卷第2期,85-86页)这样的学徒日子,上海人叫吃萝卜干饭。
聂耳也在明月社吃过萝卜干饭,不过明月社其时已更名为联华歌舞班。原因是“联华影业公司司理罗明佑想把‘明月’的悉数团员吸收曩昔,组成歌舞班”,黎锦晖“想到集体的出路,参加电影作业最有长进,团员也感到作业与日子都有保证,整体拥护”。(《我与明月社》,229-230页)1931年3月27日下午三时,联华歌舞班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一二九甲号开了建立大会,次日《申报》(10版)发新闻,周围刊登《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校园应考操练生启事》。在《聂耳日记》,明月社的那页从1931年3月28日翻起:“昨夜已抉择今日去找李子厚问一问南京军校的景象,不料在报上又碰到一个时机,我想是有去试一试的必要。”(北京联合出书公司,2021年3月版,116页)和严华相同,聂耳的命运就此改动。4月1日初考:“到那里才刚刚一点钟,原本订的时刻是二点十八分。黎锦晖进来了,他给咱们很谦让地打了招待,进了主任作业室。”(116页)4月13日报喜:“为考复试,八号曾经都在家操练寄来的谱。八号的复试是参加演奏,我已取录。”(117页)5月15日补了搬进爱文义路宿舍的记载:“日子总算改换了,自从四月二十二号迁入校园今后,简直和曾经两样了。”(118页)
1931年4月22日,严华从此多了一个爱写日记的宿友。在歌舞班,严华其时现已够资历登台。同年6月6日《申报》有“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大会”的广告,“联华明星”一栏登出十六人名单,严华君敬陪末座,前面皆为女士,他是男性的独苗。聂耳呈现在“乐工”一栏倒数第三,署名聂紫艺。明月社为年代曲培养了许多作曲家,绝大多数都有乐工的布景,严华是特别的,他是演员出道。这则广告的另一亮点是四句标语:“推广规范国语,辅佐社会教育,发扬民族音乐,交流中西文明。”次序有考究,折射出黎锦晖的教育家本性。9月5日,联华公司与歌舞班的成员补签正式合同,聂耳月薪二十五元,同期进来的乐工江涛四十元,师兄严华竟然二十二元。聂耳在日记写道:“这种分配太有些不公……老江和老宋在大喊严华酒醉,又做出些怕他的怪样和痴笑。使得他愈更加装起疯来,什么苦笑,跳舞……想借题发挥一些怨言,真实是他对待遇的不平缓心里素日所积的隐痛……”(139页)老江即江涛,南洋华裔,因肤黑在《聂耳日记》绰号黑炭、黑先生;老宋是乐工宋廷璋。熟读《聂耳日记》,会发现日记主人对严华是有点恶感的。9月23日写道:“《银汉双星》完毕,要咱们拍一幕歌舞短片……严华由于不想饰吹号手,嚷了半响请江涛代。真诙谐!一来就想演主角,你终究有什么成果表现出来过……他说了一堆无用的话,越想越好笑。”(147页)歌舞班由于挂靠联华影业公司,成员们彼此别预兆,都想凭借大荧幕一飞冲天。
1931年6月6日《申报》,严华是“联华明星”里的男性独苗
电影《银汉双星》截图,左一为聂耳、右一为严折西
上海的天空阴云密布。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袭我国驻军,聂耳在隔天日记中写道:“老宋、江、严华、《时报》新闻记者张,一块步行到北四川路探音讯。一出门便呈现着惊惧的气候,店肆都关了门,乃至于大马路中外巨细商铺。战斗机旋绕天空,嗡嗡声不绝于耳。”(203页)聂耳知道《时报》的职工,后来他化名黑天使写的檄文就是在这张报纸宣布的。2月1日,他在日记写道:“今晨三四点钟从梦里哭醒……严华进来开了灯,张着两只大眼睛问我是什么一回事,我仍是在哭。”(206页)
战事重创上海的文娱工业,3月2日,传来联华行将闭幕歌舞班的音讯(220页)。联华给了两种闭幕方案,歌舞班开会抉择,易名明月歌舞剧社,黎锦晖提出江南、华中巡演的自救方案,宋廷璋、许曼丽等人要求脱离,3月31日的日记写道:“晚饭在一家北京馆子喝八两‘五加皮’,是我请客为老宋饯行,有严华。”(235页)聂耳和严华的联系比较杂乱。4月20日写道:“和严华说话,我不谦让地对他说我是恨他,他对我的特性有些非常诚实的批判,我非常感谢他。”(238页)4月30日,明月社登船,江南巡演的榜首站是去南京。
这次巡演以失利告终,原因在黎锦晖的自传《我与明月社》有翔实翻开。6月2日,明月社回到上海,两天后,敲定与天一影片公司的拍照合同,严华的脱社要求被拒(262页)。他的命运来了,黎锦晖编剧的歌舞片《芭蕉叶上诗》找他演男一号。在《聂耳日记》里,严华的形象更加糟糕,6月28日写道:“华近来尽量拉连爱情,借钱给黑炭,请枝露——他所沉迷过的看‘普天同庆歌舞团’。我和他恶作剧,要他请我,他厚道不谦让地说:‘不请男人,请女性痛快些!’”(280页)7月1日更惨:“严华这狗子,他算什么,做了这么一点臭角便摆起臭架子来。他妈的,你会摆,或许我还比你摆称些!”(281页)《芭蕉叶上诗》拍照期间积郁的内部矛盾以及爱国救亡的文艺道路之争,跟着聂耳化名黑天使,在7月13日《时报》宣布文章《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而彻底迸发,同日另写《我国歌舞短论》,宣布在《电影艺术》周刊。他笔下的怨气直冲云霄:“提到我国的歌舞:难免想起兴办这玩意儿的开山祖师,黎锦晖,不怕苦,带领了一班红男绿女东奔西跑,国内国外,显了十几年的软功夫;敬服!敬服!香艳肉感,热心流露;这就是十几年来所谓歌舞的成果。”明月社上下无法承受沦为做作软色情的点评,聂耳为此退社,去北平开展。
聂耳化名黑天使在《时报》宣布檄文
严华的萝卜干日子还在持续。《芭蕉叶上诗》公映后比如一场灾祸,黎锦晖写道:“就连我这编剧的人,也看不明白影片的情节。”(《我与明月社》,236页)不过,明月社的成员,“多数人是通过演《芭蕉叶上诗》转入电影界的。”(237页)严华归于特例,除了作曲、写歌,他后来与大荧幕坚持间隔,多年今后有记者诘问他原因,他答道:“我的志向并不在此,我关于影人生计一向表明讨厌,所以甘愿在别当地谋开展。”(《力报》,1940年5月21日1版)
参阅旧百代档案,1932年10月,严华为百代灌录歌曲《银汉双星》(一段与王人美合唱,二段为严华独唱),唱片于1933年3月出书;一同,严华还在明月社为成功公司灌的一组唱片里献声,比如《民族之光》(与王人美、白虹)、《叮叮当太太》(与王人美),都是他作为歌手的前期著作。
明月社培养了严华,还有周璇。严华晚年回想榜首次见到周璇:“那是在‘一·二八’淞沪战役后,一九三二年深秋的一个傍晚里。我吃过晚饭,正在明月歌剧社排练大厅外的天井里和音乐队员张其琴老先生闲谈,恰逢钢琴手人称胖姐姐的章锦文领着一个十三、四岁的瘦弱的姑娘走进来。”(山西人民出书社,1987年8月版,291页)这也解说了周璇在《聂耳日记》中为何迟至1933年1月31日才露脸。
2
周璇在明月社当操练生,半年左右,这个安排于1933年3月闭幕。“简直五分之四的社员离社他去……有条件的大多数社员脱离了明月社,参加影片公司,成为正式演员。”(《我与明月社》,236页)剩下成员另组新月歌剧社,3月18日《申报》登了新月社应考女演员的广告;4月,严华北上招募新员:“黎锦晖领导之新月歌剧社,于最近特派该社剧务主任严华来平,由前日起(三日)在东单栖凤楼五十九号,应考女社员六七名……”(《华北日报》,1933年4月6日6版)归于新月社的一页在黎锦晖的自传彻底消失,也被他们的朋友、老画师丁悚写回想录的时分无视。“黎锦晖的明月社将拆伙时,严华具有周璇们七八人,都没有较好的出路。那时西门内翁家弄有一益智社业余歌唱集团,为金宏基律师的儿子,金铭石、佩鱼弟兄俩合办的。”丁悚说自己受金佩鱼之邀,“竭力推托,不获允,乃举严华为他们导师,固两得其所,幸片言立决,严率前明月的旧人,如周璇、严斐、欧阳飞莉们七八人,作底子社员,改名‘新华社’……”(《东方日报》,1944年10月27日3版)
右起:金佩鱼、丁悚、佚名,丁夏供图
新月歌剧社存活了最少大半年,一向打着黎锦晖的旗帜,1933年7月底至8月上旬还在《申报》打了十几场的公演广告。严华在自传中这样解说:“有一个在黄克体育馆干事的黄森先生,他乐意出钱来拾掇破碎的‘明月’,他鼓舞咱们向前走。所以又安排了‘新月’……那时黎锦晖先生仍是负着领导的职责,我是担任剧务部主任。‘新月’建立今后,我便把周璇拉了进来。”
明月闭幕之时,周璇的翅膀还没长硬,幸而严华拉了她一把。周璇后来感恩道:“我的出路之暗淡简直是不敢想像的。幸而,后来有金佩鱼先生出资,与严华协作,办了一个新华歌舞社……就由于这一层联系,我关于严华的好感逐步添加起来。”(《万象》,1941年第1卷第2期82页)
新华歌舞剧社的运营简直照搬明月社,丁悚记住:“社务生利规模为:一、播音,二、公演,三,灌片,四、或代摄电影中的歌舞局面。严华个人在外,一般社员皆支月薪,将来盈利赢利,则金、严均匀对派。”1933年11月23日《申报》刊登了新华社在黄金大戏院的公演广告。丁悚“又代他们撮合了几档播音节目,几回灌片生意,黄金、金城两次公演,成果都非常优好,只要在电影方面,稍吃倒账。不过佩鱼年幼识浅,彻底是一花花令郎……且关于稍具姿色的女社员常不怀好意地寻求,严华知非久计,知难而退”……
新华社时期广告,《申报》1934年1月1日
严华则说:“通过几回的扮演,社会人士关于‘新华’逐步地有了知道。那时又正是上海的播音作业刚在兴起的时分,咱们便在公演歌舞以外,又在友联,利利,富星等电台,担任了几档歌唱节目。周璇慢慢地在电台上和我一同红起来了。”(见《九年来的回想》)周璇的红,有一个标志是1934年5月《大晚报》发起了“三大播音歌星竞选”的活动,评选成果登在同年6月14日的报纸上,白虹、周璇、汪曼杰中选。参阅旧成功档案,7月13日,周璇、严华在成功公司合灌了名曲《桃花江》。
新华社时期,严华开端写歌。1934年7月17日《时势新报》有载:“在友联电台接连播唱了七个月的新华社,从今日是间断了。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合同已满,一方面为了该社最近忙不过来。你看吧,二十日二十一日要在新光扮演,这两天日夜在赶忙排练,并且十八日还应了蓓开唱片公司的要求,灌唱新歌……据记者所知道的,那天所灌的新歌有:《爱情的心》,《红泪悲歌》,《隔墙花》,周璇唱……《群星乱飞》,严华唱……这些歌都是由一个姓张的制曲家的新著。”这位制曲家即张簧,严华的明月社老伙计。《水火》杂志有不同的记载:“《红泪悲歌》严华作……此歌已在蓓开灌音由周璇唱出。”(1935年第1卷第2期24页)蓓开的这批唱片由于什物上并未标示词曲作者,此事存疑。不过《歌星画报》还有一份严华创造的旁证,1935年第1期杂志登了严华作词、张簧作曲的《生之哀歌》歌谱,看歌词,并非吕骥为电影《生之哀歌》写的那首同名插曲。《生之哀歌》以及《薄命佳人》的歌词还刊印在《水火》1935年第1卷第1期杂志,署名皆为“严华作”。为此,我揣度严华在1934年至少开端参加年代曲的歌词创造。
《水火》杂志认为《红泪悲歌》系严华著作
自传中,严华写道:“我和周璇,在百代,成功,蓓开三个公司灌过许多唱片,这些都是咱们两个人一同的汗水。灌片的待遇是:做一个曲子,价值一百数十元。灌唱人方面,女的每张致酬二百元,男的是一百五十元,其他再抽版税百分之六。”严华终身创造近百首歌曲,小对折写给周璇,尤其是他的前期创造,首唱简直皆为周璇。可是周璇提升巨星首要依托电影。退出新华社后,“周璇由丁悚和龚之方两位先生的介绍,参加了艺华影业公司,担任副角,每月的薪水是五十块钱”,严华写道,“她的榜首部处女作是《花烛之夜》。”1941年,周璇为《万象》撰文《我的所以出走!》,也说“处女作是《花烛之夜》”。
她转战影坛应该产生在1935年的春夏之际,同年5月3日《时势新报》有载:“闻三大歌星之一周璇将参加某公司为正式演员,但周璇与新华社合同没有期满,故一时或不至完成。”尔后,严华换岗刘衡之领导的上海歌剧社,6月10日《时报》登出《上海歌剧社理事会建立》的新闻,严华担任正领导,刘衡之为副手。这次协作很快夭亡。同年12月7日出书的《文娱》双周刊记载:“桃花太子严华,自参加播音界之后,以生来面孔美丽,手法过人,故大受异性之欢迎,赢得‘桃花太子’之雅号……严本为上海社之人物。在该社中颇有适当实力。然以骄益,颇招嫉视。又以脾气过分之故,与该社刘衡之卒以闹出定见。严华即愤而脱离该社。然以近来播音界不景气,各歌唱集体均纷繁紧缩……严逡巡多时,卒无可安身之处。”到1935年,严华与周璇没有在报刊上擦出爱火。诨号“桃花太子”的他,《电影新闻》传已与潘文霞订亲(1935年第1卷第7期),《歌星画报》说:“严华‘罗曼史’者甚多,某刊又载‘寻求他的人可以坐满一桌……’”(1935年第4期)
情场满意、作业受挫的严华吃起了回头草,1936年,他投靠明月社的残部。在自传中,他写道:“我和黎锦光先生合组了大中华歌舞团,同白虹等一同上南洋扮演,直至隔年的春天才回来。”明月社的老领导黎锦晖此刻已被他的七弟黎锦光架空,用他的话来说:“与‘大中华歌舞团’名义上没有联系,也不负任何职责,但它终究是明月社的结尾。”不熟底细的黎锦晖强行在自传里续貂,他说大中华歌舞团的南洋巡演时刻是1935年7月至1936年5月,可是1936年3月15日严斐与影星刘琼大婚,身为哥哥的严华以及黎锦光、白虹等友人皆在上海的会宾楼吃喜酒(《铁报》,1936年3月16日3版)。根据同年8月7日《申报》,大中华歌舞团的起航时刻是1936年6月28日上午十时,在招商北栈搭乘法国邮船,巡演首站是安南。
严华的自传也有瑕疵,他说“隔年的春天才回来”,实则当年秋天就折返。小报状元唐大郎在1936年10月2日《国际晨报》的专栏里有记:“严华自南洋归,惧船晕,在暹罗买野山椒一瓶,野山椒小如粒米,而味则极辣,进口,舌尖为之麻痹,然坐船啖此,可以解晕……”黎锦晖自传对严华早退的记载是“因定见不合在曼谷自行折回”。
严华的自传还浓缩了他与周璇的“爱情”:“回来今后,便在愚园路愚谷邨,和周璇举办订亲礼。”前面许多烘托怎样提拔周璇,怎样去了一趟南洋就要成婚,况且女方还留守上海。真实匪夷所思。1987年,严华承受沈畹采访,是这样解说的:出行前曾去周璇家吃饭,获赠一本日记,照顾到了船上方可翻开,他是看了日记才知道周璇爱他(《影人家事百态》,上海文艺出书社,1989年5月版,8-9页)。据他回想,到上海那天正值1936年阴历中秋,即9月30日。
参阅旧成功档案,1936年11月23日,周璇、严华合灌《扁舟情侣》。重温这首歌,好像定情之作,严华包揽词曲,正式迈入唱作人之列。此前,他们还为成功公司灌了黎锦晖写的《爱的重生》。同年11月出书的《戏剧周报》将周璇、叶英的近照登在一同,图说是:“都是桃花太子严华的爱人,可是严华却爱了周璇,并且要准备成婚了!”(第1卷第5期15页)。严华赋闲,报纸说他行将加盟天一影业。“邵醉翁现在的再度讨教他,由于严华在‘桃花’方面至少还有一点观众,并且现在赋闲的时分,薪水天然不况小一点……”(《铁报》,1937年1月15日3版)这篇报导笔锋一转:“如同最近很有人谈起严华和周璇怎样怎样的,严华自己不供认,也不否定,周璇总是连连摇头,说为什么要造我的流言呢……”《铁报》2月5日改口称严华不入天一,4月14日说:“严华虽无固定作业,现住蒲柏路大华公寓,日子仍很不错的姿态。”蒲柏路即太仓路,旧租界的好地段。
《戏剧周报》揭穿周璇与严华定情
同期,在唐大郎的专栏有载:“饭于慕老贵寓,严华于酒后,兴致大好,与玲仙唱《桃花江》,周璇女士,至今已为荧幕明星,似敝屣当年之歌曲矣。顾认为众所嬲,则亦来了一段,声细,乃不知其所歌是什么也。”(《铁报》,1937年4月12日)慕老即丁悚(字慕琴),严华酒后与薛玲仙合唱明月社老歌《桃花江》,周璇好像有影星包袱,但架不住咱们羁绊,也唱了起来。
参阅旧百代档案,1937年4月26日,周璇在百代小红楼灌录名曲《何日君再来》,里边那句“来来来,喝完了这杯再说吧”,传说是严华献声。
严华还和戏剧家陈大悲协作,1937年3月8日《申报》有话剧《爱国商人》的扮演简讯:“由新华乐剧社陈大悲严华二位先生扮演。”4月30日《东南日报》登载:“新华乐剧社,应浙江省广播电台约请,定今日下午六时至七时播奏各种音乐闻名歌曲。”5月12日《铁报》说:“陈大悲为一戏剧家……最近,忽与‘桃花太子’严华携手,合组新华乐剧社,前周一度赴杭……影星周璇与严斐,胥参加扮演。”这次协作早夭,6月11日出书的《星华》杂志改造第4号写道:“新华乐剧社的方案是方案往南洋跑的,忽而又建议先在杭州南京等地公演一会儿,捞些钱作盘缠也未始不可。因而新华乐剧社便在杭州公演,经营大北;继而在南京公演,又是大北,弄得周璇严华不告而别,陈大悲暂时举债而返……”此刻严周二人已订亲,喜讯见1937年第7期《年代电影》杂志:“严华与周璇已于五月廿九日订亲。”
侵略者的烽火又来搅局。八一三事故后,“电影业简直陷于中止状况,严华计议向外开展”。这对夫妻开端长征,“在香港、菲律宾等地巡回献演”。近一年的流浪生计,周璇自称从中收成甜美,回到上海,“跟着严华北上,在北平结了婚……”(《万象》,1941年第1卷第2期82页)严华则说:“(民国)二十七年的七月十日,我和周璇在北平西长安街春园饭馆举办婚礼,正式结为配偶。”(同上,90页)
严华周璇留影,原载1939年《青青电影》杂志
3
与周璇成婚激活了严华的作业,他叨光不少伴奏、写歌的作业。“重来上海,”他写道,“周璇参加了国华影业公司,起先缔结的合同,连我的作曲在内,每月的薪水是四百五十元,榜首部主演的片子,是《孟姜女》。”(同上,90-91页)
丁悚为这对明星夫妻另介绍了爵士社的播音作业,他在回想录里谈了这份高额合同与《孟姜女》为何抵触,严华与周璇由此争持,“成果,竟将她已怀有四个月的身孕吵落了。”(《四十年艺坛回想录:1902-1945》,上海书店出书社,2022年1月版,43页)
1938年11月6日《申报》旁证:“周璇严华夫妻,月前同由北方南来……那位怀孕数月的孟姜女——周璇,前天忽为偶一不慎,腹部受震,而猝然流产致病了。”
婚后,周璇“认为出路有的仅仅光亮,夸姣的日子”,成果不如“猜测的夸姣,逐步地,猜忌,侮蔑,尴尬……”(《万象》,1941年第1卷第2期83页)这次小产留下的暗影,严华好像缺少体恤。他敏捷进入年代曲幕后英雄的人物,1939至1941这三年,他的词曲产值、质量在歌坛归于榜首队伍,逾越没有发力的陈歌辛、姚敏,比肩黎锦光、严折西这样的咱们。由于热爱京剧,严华做的年代曲显着感染戏剧味道,远观洋气、爵士这些词汇,不亵玩。接受严工上,他归属年代曲的国风派,前期著作喜爱与周璇合唱,富于民间山歌的情爱颜色。他笔下的最佳著作莫过于《月圆花好》,调配范烟桥的鸳鸯蝴蝶派歌词,可谓年代曲之传世创作,周璇原唱虽用国语,姑苏风味比美评弹。
1940年冬,周璇与黎锦光(右1)灌录《月圆花好》时留影
严华常去百代公司灌音,对留声机的唱针起了爱好。1940年4月17日《申报》泄漏:“严华现在正和几个朋友合办一个唱片的钢针公司,现已开端经营,订购也有不少。他俩原本住在极司菲尔路,但为了作业的便当起见,昨日已搬家到姚主教路居住了。”周璇搬迁,根据1941年第1期的《影星专集》杂志,“迁居姚主教路茂龄新邨,再后,又由于受不了二房东严峻的束缚,所以,再度搬家,就在茂龄新邨的对面,新制作起来的国泰新邨里,租下十二号的楼下。”黎锦光与白虹也住在国泰新邨,后来严华、周璇闹离婚,他们还去劝过。严华创业,部分原因在于唱针“一向是被进口货占有了商场,到现在为止,咱们我国还没有一枚自造的国产唱针呈现过……”(《力报》,1940年5月21日1版)与其说记者是注重严华,毋宁说是关怀周璇,从这年的春天起就不断传出她婚变的音讯。
周璇一向隐忍,直到1941年6月。根据《严华周璇婚变特刊》榜首号头版文章,“在本月十四日(作业产生之前二天)”,这对怨偶,“早年到霞飞路上的DD咖啡馆去喝过茶,那时分他们仍是很快活的好夫妻。”可是到了16日,“下午两点钟的时分,周璇穿好了衣服走出大门,(严华在厂里作业……)她的母亲问她:‘到哪里去?’她说:‘到过房爷那里去!’”过房爷即干爹柳中浩。周璇自此失踪。隔天清晨一点半,严华打电话给柳中浩,对方说周璇没来过。严华急了,“将首饰箱翻上一翻,成果发现全部的首饰和银行存折,图书印章等悉数不知去向。”18日,《新闻报》登出“陈承荫律师代表严华正告周璇启事”。19日,记者守在柳中浩家里,十一时,周璇呈现,随后严华也来了,夫妻坚持:“严华:‘为什么你要同我离婚?’周璇:‘你打我骂我,你知道我苦楚吗?与其这样,还不是离婚的好。’严华:‘我又不是天天打你骂你。’周璇:‘你打起来,凳子乱掷,简直要我死,我真实受够了,你登报说我卷逃,我又没有逃,银行里的存折,我拿了又没有去领,况且这些折子,都要我用血汗赚来的,仍是我的东西。’”(《东方日报》,1941年6月20日4版)
《严华周璇婚变特刊》榜首号头版,部分
唐大郎隔天写专栏吐槽:“严周自工作产生后,有人劝严华曰:‘汝为一有志青年,应爱惜自己出路,勿为一个老婆而毁了自己,’严韪其言,然其望周璇归来之心,仍然甚切,此真天地间百般无奈事也。”(《东方日报》,1941年6月21日)好像连台大戏,并且闹足一个多月,7月30日《严华周璇婚变特刊》乃至发行到第七号,而正式的离婚协议书是在7月23日下午签的。
严华的形象为此重伤,多年后还能在外地报纸读到这种短文:“十六夜于天蟾观童芷苓之《新纺棉花》,近十时隔座空位上,来一西装客,大方而有气魄,兰言兄起而招待,旋告余此即严华也。斯人与周璇别离迄已五年,婚变原因,周谓严太优待,不胜偕老,今见渠文质彬彬,迄剧终未发一言,最初片面之词,固未可听也。”(无锡《导报》,1947年5月22日)
离婚后的严华以厂为家。“现任我国唱针厂协理,兼经营主任,及厂长;一人兼任三职,其繁忙可知。每日动身甚早,锻炼身体后,即自总厂动身先后至榜首第二分厂视事,照料悉数厂务……”(《社会日报》,1942年7月17日1版)根据旧百代档案,婚变后的严华简直退圈,偶尔为女歌手抬个轿子,合唱或许制曲,比如《并肩行进》(姚莉)、《百鸟朝凰》(李丽华)、《夜半三更》(白虹)以及《大地之歌》(梁萍),数量还不及报刊为他假造的女朋友多。社会上的交际花也欢欣与严华传绯闻,照今日的讲法,他是有流量的人。1946年,桃色女主角演得最逼真的当属董佩佩,这位交际花“对人说严华为了她像周璇,对她一见钟情;这也是她的‘牛皮’,据严华说,他只见过董佩佩一面,底子脑子里就没有她这个人的形象”……(《一周间》,1946年第6期3页)严华的再婚对象是富家女。“经友人介绍,与申新纺织厂厂长之女令郎潘凤娟相识,两人竟一见钟情,定昨日下午六时,在安康酒家订亲,闻周璇在港知此音讯,已驰电致贺。”(《力报》,1948年5月17日1版)在报纸上,严华不管怎样言行,都踩在周璇的身影里。同年10月23日,“在红棉酒家成婚,新娘小小的个子,和周璇的外形差不多。是日参加的贺客,有丁悚配偶,黎锦光白虹配偶,以及严折西、姚敏等。严华的妹妹严斐,这天做了女招待。”(《铁报》,1948年10月24日4版)
年代曲最终的七年黄金岁月,严华底子缺席,提早感触到了红牌离场的落寞与心酸。这种味道,年代曲的从业者都要品味的。转型之后的严华,面临面目一新的我国,俨然是一位复兴民族的大企业家,唱针国产化的故事要从他讲起。他挑选留守,随后是杂乱的公私合营,兜兜转转,他和黎锦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重逢于衡山路811号,在唱片厂又成了搭档。
2021年11月,我在百代小红楼原址背面的公园里听唱片厂的老职工朱忠良先生讲了一些严华逸闻。特别时期,严华吃的苦头要比其他年代曲元老要少,他分配在四楼的车间安装小零件,黎锦光担任厕所以及澡堂的保洁作业。这两位元老定时在华亭路严华家里办文艺沙龙,不过那是“改开”今后的作业了,朱忠良有幸参加。
严华的晚年日子在新加坡的几张报纸上也留下了颤颤巍巍的痕迹。“快要80岁的白叟,现在与老伴住在上海华亭小商品商场邻近的一排三层楼老屋的一层楼上。两年前,在美国的李丽华到过上海,访问了严华这个堂叔,严的儿子,在‘小眯’的安排下,也到美国开展去了。”(《新明日报》,1987年8月6日13版)老歌迷王振春于1987年访问了严华,“九个月前,他产生了一次小中风,现在还要靠拐杖走路……”王振春脱离时,“严华特别交给我三首他最近写的新歌,这三首歌的歌名是‘你到哪里去了’、‘你的眼睛告诉我’以及‘天上和地下’,我随口哼哼旋律,发现还有当年的神韵。他说:‘把这些歌带到新加坡,看看有没有歌星要唱?我年岁大了,只能写出早年那样的东西。’”那一年,刚好也是周璇逝世三十周年。王振春在文章中感叹:“周璇可以成为‘金嗓子’,严华的劳绩很大。严、周当年假如不分手,周璇的凄惨命运大约不会产生。”
婚变之初,《万象》杂志约请严周两边写文章自辩,严华的枪手笔名路德曼。1946年,路德曼别离看望了两位当事者。先去周璇家里,“雨夜,在林森路一八二〇号三楼,看到了周璇,她面色很欠好,听说前周日深夜返家黑漆漆的一团,让她的二足失去了感觉,她直从楼梯上跌下来……”(《万花筒》,1946年创刊号11页)牵强谈及前夫,周璇只说:“我现在没有恨他的成份。”次日,路德曼在一个很巧的场合偶遇严华,“仍是老姿态,左手戴一个金戒指……关于演员日子,他已觉得厌而淡了,但他还口口声声的喊着‘小璇子’的姓名。”严华问路德曼:“小璇子很好吗?”路德曼说:“很好。”严华笑笑,不响。路德曼想起这对夫妻当年闹婚变的场景,悲喜交集。
王莫之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